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270篇
基础科学   212篇
  494篇
综合类   766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1964年   12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皮刺螨是一种吸血性外寄生虫,会引起鸡消瘦、贫血,并导致产蛋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给科研提供可靠虫源,并对杀螨药物、疫苗以及其他防控手段进行效果评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鸡皮刺螨实验室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技术研究。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鸡皮刺螨实验室饲养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将其总结归纳为使用动物饲养繁殖技术与离体饲养繁殖技术两类,同时指出了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中稻-再生稻增产与肥料高效利用以及稻田次生障碍阻控提供理论支撑。以准两优608(2016年)和晶两优华占(2017年)为试验材料,设施用过氧化钙(CaO_2)、施用生物石灰(Bi-CaO)、施用硅肥(SiO_2)、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NF)5个处理。分别测定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加中稻-再生稻系统产量,与常规施肥(NPK)相比较头季产量增幅达7.37%~17.78%,再生季可增产493.3~982.2 kg/hm~2。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有效穗数与头季结实率和穗粒数,且显著增强其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且后期以施用过氧化钙(CaO_2)效果最佳。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系统氮肥高效利用,与NPK相比较施用改良剂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肥料氮贡献率(NCT)、氮肥农学利用率(AE_N)和氮素回收率(RE_N)均显著增加,其中NPFP和AE_N分别增加了2.92~7.53 kg/kg,4.76~7.53 kg/kg,NCT和RE_N分别增加6.32~9.65,34.40~46.11百分点;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了中稻-再生稻系统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及氮肥生理利用率(PE_N)。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增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综合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表现,施用过氧化钙(CaO_2)对中稻-再生稻促进作用最佳,其次是施用硅肥(SiO_2),均优于施用生物石灰(Bi-CaO)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66块具有代表性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并测定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建立了杉木优势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对研究区杉木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个立地因子与优势高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639;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这3个立地因子对优势高的贡献率达84.99%,且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3个因子构建研究区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22类;按照优、良、中、差4个评价等级对166块样地所属的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得出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在中海拔、土壤湿润、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立地条件下生产力较高,研究区立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5.
石灰性土壤的电超滤(EUF)特性主要是浸提时因需控制电流而必须大大降低电压。在一定范围内,降压程度与土壤 CaCO_3%有密切关系。控流限额愈低,电压需成比例地下降,但土壤EUF-值减小不多。电流控制在一定值时,离子的解吸总量亦为定值。控流主要控制了各石灰性土壤解吸/溶解份额特大的 Ca+Mg 量近于定值,对于含量小的其他养分离子则并无多大影响,仍可区辨各土壤间的差别。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和有关化学测试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国际通用的5g 土样和控电流方法测定 EUF-K 和-P 等有效养分,对于石灰性土壤也是可行的,但其EUF-(Ca+Mg)值则毫无植物营养有效性的意义。土壤 EUF 值只是一种指数,并非真正的解吸离子量。石灰性土壤 EUF-K 值因浸提时降压控流而略低,80℃时5min 内解吸的钾不一定是非交换性钾。由于 Ca-P 和 CaCO_3在高温高电压时浸出较多,故石灰性土壤 EUF-P 和-(Ca+Mg)的80℃值/20℃值之比,与酸性土壤或非石灰性土壤相比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6.
陈小麟  范越 《家畜生态》1994,15(3):8-12
金定鸭的外型分化,受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双重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依羽域在适应水域环境的重要性,雌雄金定鸭的正羽都按共同的羽域顺序陆续更换生长;与此同时,一日龄外型相同的异性雏鸭,逐渐表现出性双态,包括喙色、羽色、声音、性羽、体重和行为的表型差异,以满足繁殖竞争的需要。金定鸭性行为的出现以其性双态分化为基础,而性行为的分化又是其生理成熟的前提条件。对雄鸭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性双态分化和性行为发育速度的快慢与其生理成熟的早迟是一致的。黑色尾羽的雄鸭,体重较小,其发育速度和性成熟均快于体重较大的白喙或端白尾羽者,因此,建议将尾羽颜色、性双态分化和性行为发育速度作为雄鸭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微分的方法,得到了角形区域Ω1的Affine变换关于其边界值不是极值映照.并明确给出在边界同伦下唯一极值的Teichmuler映照.  相似文献   
8.
从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发酵罐中分离出4株酸奶噬菌体。1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95.1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8184.8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18.3nm,平均长度为403.4nm;2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85.4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8046.2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23.3nm,平均长度为549.4nm;3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95.5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9792.3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19.8nm,平均长度为450.5nm;4号噬菌体头部呈六角形,平均直径为119.3nm.头部剖面平均面积为12586.1nm^2,尾部的平均直径为23.6nm,平均长度为520.5nm。  相似文献   
9.
将新城疫病毒(NDV)Colon-30株和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AV)-127株分别接种于非免疫鸡胚和鸭胚,制备抗原液。抗原液经甲醛灭活后,与纯化的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乳化,制成鸡新城疫(ND)-减蛋综合征(EDS76)蜂胶二联灭活疫苗,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测定。对3-6周龄易感雏鸡以2倍使用剂量肌内注射,安全性良好;对1日龄雏鸡接种1个使用剂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15d生长曲线表明,对雏难 影响。对6周龄雏鸡注射1个使用剂量,每批疫苗免疫10只鸡,免疫后5-32d,鸡血清中EDS76血凝抑制(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6.5-11.8log2,ND血凝抑制(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4.8-9.8log2;对ND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批疫苗,每羽份含有的半数保护量(PD50)分别为≥127、≥131和≥127。  相似文献   
10.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